词云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翻译

位置:词云成语网 > 诗词大全> 逆顺肥瘦翻译

逆顺肥瘦翻译

查看逆顺肥瘦全诗

  黄帝问岐伯说:我从先生这里听到了针刺治疗的道理,许多内容都已理解了。先生讲的道理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如箭之中的,但根据却是不固定的,先生的学问是继承谁的呢,还是经过仔细观察事物而后心中思考琢磨出来的呢?

  岐伯说:圣人创立的理论,上合于天,下合于地,中与人事相符,一定要有明确的法规,来确立度量标准、模式规矩,然后才能传于后世。所以,工匠不能丢掉尺寸而随意定长短,不能放弃绳墨而求平直,不能不用圆规而画圆,也不能抛开矩尺而画方形。知道运用这些法则,就可以顺应自然,用简单易懂的方法,掌握顺逆的常规。

  黄帝说:我想知道顺应自然是怎样的。

  岐伯说:面临深沟而放水,不用功力,就可以将水放尽;顺着窟窿挖地道,不管地有多坚实,就可以开通小路。用它们来比喻说明人身之气有滑有涩,血有清有浊,气血运行有顺有逆这些人身的自然。

  黄帝问:我想知道人的皮肤黑白、身体胖瘦、身材高矮,在针刺时有分别吗?

  岐伯说:壮年而且体质健壮的人,血气充足旺盛,皮肤坚固,因受外邪而患病,针刺这种人,要深刺而且留针,这是针刺治疗肥壮之人的方法。如果是宽肩、腋下厚实、粗项、肉薄皮厚且肤色发黑、嘴唇厚大的人,他们血色黑浊不清,他的气涩且运行迟滞,他的为人贪图获取和不劳而获。针刺这种人,要深刺而且留针,多增加针刺的次数。

  黄帝问:怎样针刺瘦人呢?

  岐伯说:瘦人皮薄,血色不足,肌肉消瘦,嘴唇薄,说话声音轻,他的血清稀气滑,气容易虚脱,血也容易耗损。针刺这种人,要浅刺,快速出针。

  黄帝问:怎样针刺平常不肥不瘦的人呢?

  岐伯说:看他的肤色黑白,分别用不同的刺法调治。如果是品行端正敦厚的人,他的气血和调。针刺这样的人,不要违背正常的刺法。

  黄帝问:怎样针刺壮士呢?

  岐伯说:壮士骨骼坚固,肌肉坚实,关节运转自如有力,此人如果性情稳重,就会气行涩且血混浊。针刺这种人,应深刺且留针,多增加针刺的次数。此人如果性情轻浮好动,就会气滑血清。针刺这种人,应浅刺且急速出针。

  黄帝问:怎样针刺婴儿呢?

  岐伯说:婴儿的肌肉柔软,血少气弱,针刺婴儿,应当用毫针浅刺而且快速进针,一天针刺两次就可以了。

  黄帝问:临深决水在针刺上是怎样解释?

  岐伯说:血清气滑的病人,如果急用泻法,就会导致真气衰竭。

  黄帝问:循掘决冲在针刺上是怎样解释?

  岐伯说:血浊气涩的病人,如果急用泻法,就会使气能够通畅。

  黄帝问:经脉循行的顺逆情况是怎样的?

  岐伯说:手三阴经,从心肺走到手指。手三阳经,从手走到头部。足三阳经,从头部走到脚趾端。足三阴经,从脚走到腹部。

  黄帝问:唯独足少阴经下行,这是为什么?

  岐伯说:不是足少阴经,而是冲脉。冲脉,是五脏六腑汇聚之海,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滋养。冲脉上行支脉,出于上口腔的鼻道,渗入各阳经,灌于阴经;冲脉下行支脉,灌注于少阴经的大络,出于气冲穴,顺着大腿内侧,进入膝腘窝中,潜行于小腿骨内侧,下至内踝胫骨与跗骨相连处而又别行。冲脉下行支脉,与足少阴经并行,渗入三阴经;下行支脉的前行支脉,潜行出于外踝接近胫骨与跗骨相连处,再下行循着脚背进入足大趾间,渗入各络脉而滋养肌肉。因此,冲脉在下分出的支络淤结就会使足背上的脉不跳动,脉不跳动就会导致卫气不行而成厥逆,出现厥逆就会感到寒冷。

  黄帝问:用什么来证明是冲脉还是足少阴经下行呢?

  岐伯说:用言语开导,用手切足部脉来验证,若不是足少阴经而是冲脉的话,冲脉一定是跳动的,然后就可以明白足少阴经和冲脉的上下行的逆顺关系。

  黄帝说:圣人讲得这些道理真重要啊!它象日月一样光明,象毫厘一样细致入微,如果不是先生,谁能够讲解它呢?

推荐古诗: 蜀相惧谗(双花竞春芳)巴陵夜别王八员外锦瑟子夜歌(人生愁恨何能免)贫女送元二使安西海棠(东风袅袅泛崇光)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素馨(金碧佳人堕马妆)

推荐诗句: 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低头弄莲子,莲子清如水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

热文成语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八拜之交  八拜: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;交:友谊。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 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飞沙走砾  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半壁江山  半壁:半边;江山:比喻国家疆土。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兵无常势  常:不变;势:形势。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。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、因地制宜,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。
  • 飞蛾投火  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