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云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赏析

位置:词云成语网 > 诗词大全> 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赏析

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

作者:梁启超 朝代:清朝

丁未五月归国,旋复东渡,却寄沪上诸子。

瀚海飘流燕,乍归来、依依难认,旧家庭院。惟有年时芳俦在,一例差池双剪。相对向、斜阳凄怨。欲诉奇愁无可诉,算兴亡、已惯司空见。忍抛得,泪如线。
故巢似与人留恋。最多情、欲黏还坠,落泥片片。我自殷勤衔来补,珍重断红犹软。又生恐、重帘不卷。十二曲阑春寂寂,隔蓬山、何处窥人面?休更问,恨深浅。

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评解

此词作者以瀚海飘流燕自喻,抒发对国事的感慨。上片“依依难认,旧家庭院”,写作者东渡归来时心情。“年时芳俦”至“泪如线”写当年变法同伴象“差池双剪”的燕子,“相对向”无限凄怨。下片抒...查看全部

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注释

①丁未:光绪三十三年(1907)。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,逃往日本。越九年(丁未)归国,其时国事日非。次年(1908)再度东渡,是年光绪帝病死。②瀚海:浩瀚的海。周邦彦《满庭芳》词...查看全部

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译文

苏逢吉,京兆长安人。漠高祖镇守河东,父亲苏悦任漠高祖的从事,苏逢吉常常代替苏悦写奏记,苏悦于是告诉了汉高祖。汉高祖召见苏逢吉,见他精神爽秀,怜爱他,就任他为节度判官。汉高祖性格素来...查看全部

推荐古诗: 重忆望驿台遗爱寺(弄石临溪坐)春雪古薄命妾菊花渔家傲(天接云涛连晓雾)洞仙歌(冰肌玉骨)虞美人(堆来枕上愁何状)少年游(青衫磊落险峰行)

推荐诗句: 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雪纷纷,掩重门,不由人不断魂,瘦损江梅韵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汉口夕阳斜渡鸟,洞庭秋水远连天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

推荐游戏: 【麻姑垂两鬓】的下一句是什么【兴酣落笔摇五岳】的下一句是什么【何时石门路】的下一句是什么【鸟去凌紫烟】的下一句是什么【楚人不识货】的下一句是什么【摧心肝】的上一句是什么【将船买酒白云边】的上一句是什么【萧萧班马鸣】的上一句是什么【兰蕙不忍生】的上一句是什么【凤笙龙管行相催】的上一句是什么

热门作文成语素材

  • 哀感顽艳  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匪夷匪惠  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安分知足 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  • 诽誉在俗  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  • 班师回朝  班:调回。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,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不耻下问  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  • 飞云掣电  掣:闪过。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。形容非常迅速。
  • 不可企及  企:希望;及:达到。没有希望达到。形容远远赶不上。
  • 方领矩步  方领:直的衣领;矩步:行步合乎规矩。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。